潜流之下
欢迎来到这个还在慢慢长大的频道。这里没有导师,也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一个对思想充满好奇的普通人,和你一起探索那些看起来“没什么用”,却让人忍不住反复思考的问题。
这个频道主要关注后结构主义、后人类主义,以及不同文明中的哲学思想。你可能会遇到福柯、德里达,也可能邂逅庄子、孔子,偶尔还有点柏拉图、海德格尔,甚至科幻、赛博格和AI乱入。他们不一定互相认识,但在这里会一起开个思想茶话会。
为什么做这个频道?因为我总觉得,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密集却意义稀薄的时代,而这些“看起来过时”的思想,恰恰能帮我们重新提问:
“我是谁?”
“自由意味着什么?”
“在算法和科技飞奔的今天,人类还能定义自己吗?”
我不是专业哲学家,只是一个愿意读一点、想一点、分享一点的爱好者。如果你也喜欢翻翻旧书、拆拆概念、吐槽一下主流叙事,或者哪怕只是偶尔失眠时想点不一样的东西——那我们或许能聊得来。
这个频道不是来教谁什么,而是希望能和你一起,交换一点理解,积累一点疑问,哪怕只是一句“嗯,我以前没这么想过”,那就够了。
欢迎留言、吐槽、纠错、补充,哲学本来就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。
我们一起边想边走,偶尔迷路,也挺好玩的。

彻底拥抱“无用性”:希普利笔下宇宙悲观主义的超越与“后悲观”创造力潜能解析

失控跑车与集体熄火:德国哲学家哈特曼的无意识、意志和终极救赎

爱德华·冯·哈特曼的“无意识哲学”:从青蛙反射、爱情幻觉到宇宙终极救赎的颠覆性解读

终极追问:为什么有物存在而非虚无?从古希腊思辨到量子真空的哲学边界之旅

哲学加工程:动态规范性框架如何为AI对齐划定“必要”与“充分”条件

维特根斯坦的世纪转向:从“逻辑图画”到“语言游戏”,哲学是终结还是新生?

萨特与加缪:从“文”会友到公开决裂,一场关乎暴力、自由与知识分子角色的世纪大碰撞

西西弗斯的解放:从荒诞苦役到内在自由——打破“登顶”执念的终极精神革命

借德莱弗斯之眼:海德格尔《存在与时间》核心洞见——颠覆主客体与“此在”的日常沉沦

施密特与中立的幻象:从神学到技术,欧洲四百年“去政治化”的辩证法

施密特《政治的概念》:敌友之分、例外状态与施特劳斯的“道德悖论”

海德格尔“寻根”对决德里达“解构”:在不确定的时代,我们如何寻找存在的意义?

突破语言陷阱:AI和心智研究是否被“翻译稿”困住了?

服从的理由与统治的权利: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哲学思辨

齐泽克:意识形态、拉康三界与“未知的已知”——我们为何假装相信?

神圣隐藏与非信:挑战有神论的四大论证(从非抵抗到人类进化)

跳出“集体梦境”:人为规则、自然法则与你如何活出真实自我

社会热力学视角:为什么现代人不再相信专家?重塑社会信任的新“上帝”

矛盾与妥协:马克思如何在其父启蒙理想与普鲁士专制下的特里尔被“塑造”

所破对象之争:宗喀巴与果仁巴论“空性”否定了什么?

从月称到加菲尔德:佛教“世俗真理”如何做到既“欺骗”又“有效”?

从“奴役”到“批判”:康德思想的十年裂变——追溯《纯粹理性批判》前的探索、危机与天才火花

德里达的解构与人权危机:主体概念是如何被历史“建构”的?

恐怖哲学:怪物、瘟疫与僵尸如何挑战我们对“生命”的固有定义?

超越人类中心的视角:从哲学恐怖到“无我们的星球”

叔本华开局:走进《悲观主义者的画廊》

四圣谛的哲学再审:早期佛教是“悲观主义”还是“终极现实主义”?

从《4'33"》到原子论:如何言说“虚无”?艺术、哲学与本体论的终极悖论

从康德的“崇高惊恐”到原子哲学:人类如何想象与逃避“终结”的辩证困境

社会本体论:钱、公司与法律,社会如何被我们“构建”和定义